伤寒论手引草

《伤寒论手引草》是清代医家郑钦安(号慎修)的著作,是一部注解和学习《伤寒论》的入门书籍。郑钦安通过此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系统的结构,为读者提供了学习《伤寒论》的指南。该书以引导初学者理解和掌握《伤寒论》的核心思想为目的,被誉为《伤寒论》的“启蒙之作”。

图片[1]-伤寒论手引草-拾宜
图片[2]-伤寒论手引草-拾宜
图片[3]-伤寒论手引草-拾宜

作者简介

郑钦安(1816年—1890年),清代著名中医医家,号慎修,是温病学盛行时期坚定维护《伤寒论》理论体系的医家之一。郑氏深信张仲景的六经辨证理论,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临床实践和著述。他的学术思想以“扶阳学派”为核心,强调人体阳气的重要性,主张救阳为先、温阳化气。郑钦安主要著作包括《医理真传》、《伤寒恒论》和《伤寒论手引草》。


《伤寒论手引草》的内容

《伤寒论手引草》为帮助初学者学习《伤寒论》而作,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读来通俗易懂。全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解读六经辨证体系
    郑钦安以简明的方式,梳理了六经的病机、证候、病变特点及其治法,帮助初学者快速理解复杂的六经辨证体系:
    • 太阳病:表证阶段。
    • 阳明病:里热炽盛。
    • 少阳病:半表半里。
    • 太阴病:脾虚寒湿。
    • 少阴病:心肾阳虚或阴盛。
    • 厥阴病:阴阳交争。
  2. 条文简释
    对《伤寒论》中一些重要的条文进行简要注解,语言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3. 辨证纲领与原则
    书中详细阐述了学习《伤寒论》的关键——辨证论治,特别强调张仲景学说的核心思想,如“审证求因”“因证用药”等。
  4. 重点方剂解析
    《伤寒论手引草》对《伤寒论》中常用的经典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小柴胡汤)进行了详细讲解,包括方剂的组成、功效、适应证及加减化裁的方法。
  5. 临床实际指导
    郑钦安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对实际病例中如何运用《伤寒论》的理论和方剂作了指导,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伤寒论手引草》的特点

  1. 简明易懂,适合入门
    书中内容简洁明了,语言通俗,重点突出,是学习《伤寒论》的入门书籍,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核心思想。
  2. 注重阳气理论
    郑钦安以“扶阳论”为核心,强调阳气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解读《伤寒论》时尤其重视温阳救逆的治法。
  3. 理论与实践结合
    全书既有对理论的简明阐述,又结合了郑钦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实用性较强。
  4. 指导性强
    作为《伤寒论》的学习指南,书中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帮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理清思路,掌握方法。

学术价值与影响

  1. 学习《伤寒论》的入门参考
    《伤寒论手引草》以简明的方式引导读者学习《伤寒论》,对初学者理解张仲景的辨证论治理论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2. 扶阳学派的重要著作
    郑钦安是扶阳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书中融入了自己的阳气学说,强调温阳的重要性,为后世扶阳学派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 推广经典中医理论
    在温病学说盛行的清代,郑钦安的《伤寒论手引草》对维护和推广张仲景的学术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伤寒论》的传播和学习。

总结

《伤寒论手引草》是清代郑钦安为学习《伤寒论》而编写的一部入门性著作。它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和系统的结构,帮助读者理解《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方剂运用和临床实践,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作为扶阳学派的重要代表作,它不仅丰富了《伤寒论》的学习方法,还为后世中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伤寒论手引草-拾宜
伤寒论手引草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5.98
限时特惠
10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