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拔萃》简介
- 书名:医药拔萃
- 作者:清代医家陈士铎
- 成书时间: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
- 内容类别:中医方书(方剂学)
- 特点:以实用性为主,广泛收录和整理历代医药方剂,注重临床效果。
![图片[1]-医药拔萃-拾宜](https://72be.com/2025/03/17122325/image-12-1024x683.png)
![图片[2]-医药拔萃-拾宜](https://72be.com/2025/03/17122331/image-13-1024x683.png)
![图片[3]-医药拔萃-拾宜](https://72be.com/2025/03/17122339/image-12-1024x683.png)
作者简介
陈士铎,字固生,号山居道人,清代著名医学家。陈士铎学识渊博,精通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尤其重视医药方剂的研究和应用。他的著作以简明实用著称,强调疗效,注重药物的配伍与应用技巧,并擅长将复杂的方剂化繁为简,使之更易于推广和应用。
陈士铎的代表作包括《辨证玉函》、《本草新编》、《医药拔萃》等,均对后世的中医药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医药拔萃》的主要内容
《医药拔萃》是一部以药方为核心的医学著作,旨在收录并整理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剂,方便医者临床使用,同时也为普通读者提供实用的保健和治疗知识。全书以方剂为主,辅以病理分析和药物功效说明,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
内容结构:
- 方剂收录
- 书中收录了大量历代经典方剂,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类病症的治疗方。
- 方剂分类清晰,针对性强,便于临床医师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使用。
- 病理分析
- 每个病症的方剂后附有陈士铎对病理的分析和药物选用的理由,帮助读者理解方剂的配伍原理。
- 分析内容通俗易懂,既适合医者参考,也便于普通人了解中医基础知识。
- 药物功效与配伍
- 书中对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以及配伍禁忌进行了详细说明。
- 特别强调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剂量调整,注重疗效与安全性。
- 简化与创新
- 陈士铎对部分经典方剂进行了简化和改良,使之更适合当时的社会需求和药物条件。
- 创新方剂注重实际疗效,兼顾成本和便利性,广受医者欢迎。
- 日常保健方
- 书中还收录了一些日常保健方剂,适用于调理气血、养生延年、防治常见病症等,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特点与贡献
- 实用性强
《医药拔萃》注重方剂的临床应用,所收录的方剂多为疗效经过验证的经典名方,并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进行了优化调整,极具实用价值。 - 通俗易懂
陈士铎将深奥的中医理论和方剂配伍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之易于理解和掌握,既方便医者使用,也适合普通人阅读。 - 创新性
作者在继承传统医药方剂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提出了许多新方剂和新的治疗思路,拓展了中医方剂学的应用范围。 - 病理与方剂结合
书中强调病理分析与方剂配伍的关系,使读者不仅能掌握方剂的使用方法,还能理解其背后的理论依据。 - 影响深远
《医药拔萃》在中医方剂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后世医者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参考,尤其在方剂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方面,对中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地位
- 中医方剂学的重要文献
作为清代中医方剂学的代表作之一,《医药拔萃》系统整理了大量有效方剂,并对其进行了改良与创新,是研究中医方剂学和临床应用的重要参考文献。 -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医药拔萃》语言简明,内容实用,在民间广为流传,对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 医者临床的必备参考
书中提供了丰富的方剂和治疗经验,为医者临床诊疗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书,许多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总结
《医药拔萃》是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的一部重要著作,集实用性、创新性和普及性于一体,以方剂为核心,涵盖了中医药治疗的多个方面。书中内容丰富、语言简明、分析透彻,既是中医方剂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宝贵参考资料。其对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