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病式

《原病式》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其内容主要围绕疾病的发生机制、病因分类和病理变化展开研究。该书以系统化的方式深入探讨了疾病的本源及其发展规律,是研究中医病因病机学的重要文献。

图片[1]-原病式-拾宜
图片[2]-原病式-拾宜
图片[3]-原病式-拾宜

书名解析

  • “原”:探究、追溯的意思,指研究疾病的根本原因。
  • “病”:指人体的各种病理状态。
  • “式”:意为模式、方法或框架,代表对疾病的规律性总结。
    书名《原病式》表明该书旨在从根本上探讨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规律,并以系统化的方式呈现。

作者与成书背景

  • 作者:一般认为是隋唐时期的重要医学家杨上善,但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他整理或续编前人的医学理论而成。
  • 成书背景:隋唐时期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许多医学家开始将《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医书的理论进行系统化整理。《原病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吸收了汉代以来的医学理论,并进一步发展了对病因病机的系统性研究。

内容简介

《原病式》主要探讨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症候特点以及诊治原则,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因病机的分类与分析
    • 系统归纳疾病的病因,包括外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以及不内外因(饮食、劳逸、外伤等)。
    • 详细分析各种病因如何作用于人体,导致气、血、津液、脏腑失调,从而引发疾病。
  2. 疾病的发生规律
    • 探讨疾病从初发到发展的全过程,分析病因、病机、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 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个体化疾病发生规律。
  3. 辨证施治的指导
    • 提出疾病治疗应以辨证为基础,通过辨别症状背后的病因和病机,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 注重内外因结合的治疗整体观念。
  4. 疾病的分类与模式化总结
    • 将病因病机与具体疾病相结合,尝试建立疾病分类与模式化的诊断框架。
    • 为后世中医病机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术特点

  1. 系统性与条理性
    • 《原病式》以病因病机为核心内容,将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系统化归纳,形成清晰的理论体系。
  2. 理论与实践结合
    • 书中不仅有理论分析,还结合临床实际,提出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3. 继承与发展
    • 继承了《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医书的病因病机理论,同时进一步发展了疾病分类与诊治的系统化思路。
  4. 启发后世医学发展
    • 《原病式》的病因病机理论成为后世中医病机学的重要参考,对宋元明清时期的医学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影响与价值

  • 学术价值
    《原病式》是中医病因学和病机学的重要里程碑,其系统性和模式化的理论为后世医学家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 临床指导意义
    书中提出的病因分析和治疗原则对中医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文化价值
    作为隋唐时期的重要医学著作,《原病式》反映了当时医学理论体系的高度发展,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

《原病式》是一部以探讨疾病根本原因和发生机制为核心的中医经典著作。其系统化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指导,不仅奠定了中医病因病机学的理论基础,也对后世中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研究中医病理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原病式-拾宜
原病式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5.98
限时特惠
10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