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简介

基本信息

  • 书名: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 卷别:《妙法莲华经》第25品
  • 版本:1660年(明末清初)笔彩印本
  • 体裁:佛教经典
  • 主题:重点赞颂观世音菩萨的无尽慈悲与救苦救难的精神,阐述如何通过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获得解脱与救助。
图片[1]-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拾宜
图片[2]-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拾宜

《普门品》的内容概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的第25品,单独流通极为广泛,是佛教信徒日常诵持的重要经典之一。“普门”意指观世音菩萨以慈悲之心,应化救度一切众生,无处不在、无时不应,普济众生脱离苦难。

主要内容

  1.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本愿
    • 观世音菩萨发下大愿,救度一切苦厄的众生,众生只需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即可离苦得乐。
  2. 观世音菩萨的应化无量
    • 菩萨能够化现种种形象(如佛、菩萨、天人、国王、婆罗门等),应机救度不同的众生,因缘而现身。
  3. 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功德
    • 通过虔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可以消除灾难、解脱困境,如火灾、水灾、盗贼、疾病、怨敌等。
  4. 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
    • 菩萨为了救度众生,会以三十二种不同的身份现身,随缘教化,使众生得解脱。

1660年笔彩印本的特点

1660年的笔彩印本是明末清初时期印刷与手工彩绘相结合的一种佛经版本,工艺精美,是佛教经典流通史上的珍贵遗存。

版本特点

  1. 笔彩工艺
    • 笔彩印本是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由人工手绘彩色装饰书页。每一页都融入了人工的艺术加工,体现了宗教艺术与书籍装帧的结合。
    • 书中多处使用金粉、朱砂等颜料绘制佛像、莲花等宗教图案,色彩鲜艳,极具视觉美感。
  2. 雕版印刷
    • 经文部分为雕版印刷,字体工整清晰,保留了明末清初雕版印刷的高水平。
    • 版面设计合理,文字排列疏密有致,适合读诵与供奉。
  3. 宗教意义
    • 笔彩印本多为寺院或富裕信徒所订制,用于礼佛、供奉或流通善本。此版本因工艺复杂,制作数量有限,存世稀少。

思想与文化价值

佛教思想价值

  • 慈悲精神的体现
    • 《普门品》是佛教慈悲思想的集中展现,观世音菩萨以无尽慈悲,应众生之苦难而现身,救苦救难的精神深受信众敬仰。
    • 通过诵持《普门品》,信徒能够感悟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智慧,实现身心安宁。
  • 实践性
    • 《普门品》不仅是佛教信仰的核心经文之一,也是佛教信徒日常修持的重要法门,简单易行,深受大众欢迎。

艺术与历史价值

  • 宗教书籍的艺术珍品
    • 笔彩印本融合了雕版印刷与人工彩绘,是佛教经典传播过程中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手工彩绘的佛像、装饰图案,反映了当时宗教艺术的审美与工艺水平。
  • 书籍史与文化传播
    • 1660年正值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佛教经典的流通受到了较大影响。此笔彩印本的制作与流通,反映了佛教在社会动荡中的传播与信仰力量。
    • 此类版本的存世情况稀少,是研究佛教经典版本与传播史的重要资料。

适合读者

  1. 佛教信众
    • 《普门品》是佛教信徒日常修持的重要经典之一,适合信众每日诵持,用以祈福消灾、修心养性。
  2. 古籍收藏家
    • 1660年笔彩印本因其工艺精美、存世稀少,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是古籍收藏的重要珍品。
  3. 宗教学与艺术研究者
    • 此版本是研究佛教经典传播、宗教艺术与雕版印刷工艺的重要文献资料。

总结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中最为流传广泛的部分,深刻体现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精神和救苦救难的本愿。1660年的笔彩印本,以雕版印刷与手工彩绘相结合,精美绝伦,既是佛教文化传播的象征,也是宗教艺术与书籍工艺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历史意义与收藏价值。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拾宜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5.98
限时特惠
10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